读此文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“关注”按钮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文| 神明
编辑| 小江
过去,味精是厨房里必不可少的调味料,是家喻户晓的食物保鲜“神器”,风靡全球。
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味精突然变成了毁掉菜肴的工业产物。
直到现在,仍然有很多家庭仍然下意识地抵制味精,认为它是工业产品,吃了会导致脱发、癌症。
那么,从必不可少的调味品,到现在人们谈之色变,味精到底经历了什么?它真的对人体有害吗?
图1
味精是如何提炼的?
味精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谷氨酸钠,又称α-氨基戊二酸钠, 是自然界中本就存在的化学物质。
固态的谷氨酸钠通常为白色结晶或粉末,很多人看到味精的外观,就盲目地认为味精属于化学工业产品。
他们认为食用味精对身体健康有害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
味精起源于日本,1908年,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在喝美味的海带黄瓜汤时,发现蔬菜汤里除了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外还有一种特别的味道。
这种味道让汤鲜味十足,询问妻子后,他才知道汤中的鲜味是海带带来的。
他开始思考,这个味道能不能也用在其他食物中呢?
于是,他从海带中提取出了这个特别的味道,分离出的化学物质正是谷氨酸钠。
图2
之后,池田菊苗将谷氨酸钠命名为“味の素”,成立公司专门销售这种鲜味提纯物,味精由此诞生。
味精不仅调味效果绝佳,而且方便快捷,它一经问世,就得到了东亚地区的热烈追捧,出现在了人们的餐桌上。
味精在中国起步很早,早在1921年,中国实业家吴蕴初就建立了天楚味精。
之后,中国更是诞生了世界上最大的味精公司——莲花味精,从此以后,味精名满天下,受到中外各国的推崇。
从味精的生产历史不难看出,味精是从天然食物中提取出的。很多蔬菜、肉类、豆制品中都含有谷氨酸钠,小麦、淀粉、甜菜都可以用作味精的原材料。
目前的味精主要由淀粉制成,运用发酵法提取,而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工业产物。
图3
其实,味精的生产本质上和酱油、醋是一样的,它的配料更是简单到只有小麦一种。
很多家庭为了规避味精的害处,选用蚝油等调味料替代味精,如果仔细看看瓶子上的成分表,就会看到这些调味料中也都含有谷氨酸钠。
虽然我们坚决抵制味精,但是其实也在无意间摄入味精。
既然味精对人体无毒无害,那么关于味精有害的说法从何而来呢?
味精有害的说法从哪来?
“味精有害”这一说法起源于一封神秘来信。
1968年,在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上刊登了一则文章。文章叙述了一位医生在中国餐馆的经历。
他提到,每次他在中餐馆吃饭,他都会在饭后出现类似过敏的症状。首先,脖子后部麻木,然后麻木蔓延到双臂和后背。
图4
他推测这可能是食用了中餐馆的味精造成的,这篇文章引起了人们对味精的恐慌,被称为——“中餐综合症”。
后来,各类权威杂志纷纷发表相关文章,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味精是“中餐综合症”的罪魁祸首。
随后《自然》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描述了味精与“中餐综合症”之间存在联系。这些文章不仅没有数据支撑,而且含糊其辞。
接着,媒体开始对味精进行大肆报道。
权威期刊看似科学的分析和媒体的狂轰滥炸引起了民众的恐慌,有关味精的谣言变得五花八门。
后来,北美的权威期刊和媒体更是联起手来,创造了“中国头”这个名词,制造味精会引起头疼的谣言,诱导民众。
接着,加热后的味精产生的焦谷氨酸钠也成了众矢之的,一时间,关于味精的谣言甚嚣尘上。
图5
那么,真相到底是什么呢?
味精有害的真相
21世纪以来,有许多专家站出来反驳味精有害的谣言,用大量的数据和真实的实验为味精辩护。
1959年,美国较为权威的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味精列为“普遍认为安全”。
1973年,联合国食品法规委员会将谷氨酸钠归入推荐的食品添加剂的A类。
1999年,我国完成了味精的毒理学试验,得出了食用味精是安全的结论。
不仅如此,味精对人体无害,反而对人体还有很多益处。
谷氨酸钠有利于补脑和保肝,在临床上,谷氨酸钠还常用于治疗肝病和某些神经性病患。
谷氨酸钠加热到120℃产生的焦谷氨酸钠还可以提高人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,可以说谷氨酸钠是“聚宝盆”。
那么,味精既然无害,我们就可以大量摄入了吗?
图6
答案是不能,任何食物如果过量,都会伤害人体,我们在食用味精时,也要注意烹饪方法和用量,保持科学合理的摄入量。
民以食为天,近年来,人们对食品安全越发重视,这是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体现。
虽然味精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证实,但是味精谣言的始终不免引人深思,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谣言迷惑民众?
一方面,味精其实是市场份额争夺的一枚棋子,即使没有味精,也会有别的食品成为民众针对的矛头。
资本家正是利用了人们的恐惧,制造出味精害人的谣言,以牟取暴利。
图7
另一方面,人们对味精的恐慌映射着人们面对现代化的恐慌。
当味精、可乐、方便面闯入我们的生活,传统的饮食被现代化的快餐冲击,未知的东西摆上餐桌,势必会引起人们的猜忌。
时代是不断发展的,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涌入我们的生活。
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,我们不仅要有明辨是非的眼睛,更要有不盲目跟风、以讹传讹的坚定立场。
在浪潮席卷的时代,站稳自己的脚跟,用科学的眼光观照世界,才能获得通往真理大门的钥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