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兰州点一碗兰州拉面,会有什么下场

2023-08-13 16:35:57 舌尖美味 By:本站作者
最佳答案每一个准备去兰州的外地人,十有八九都有个冒着香气的美好愿望:“吃一碗最地道的兰州拉面。”理想很丰满,但千万不要说给兰州人听,更不要让他们推荐一家“正宗兰州拉面”店。否则

每一个准备去兰州的外地人,十有八九都有个冒着香气的美好愿望:

“吃一碗最地道的兰州拉面。”

理想很丰满,但千万不要说给兰州人听,更不要让他们推荐一家“正宗兰州拉面”店。

否则,你只会收到一句冷漠的“兰州没有兰州拉面”,并且失去一个朋友。

兰州拉面,绝对是兰州人乃至甘肃人心中,碰不得的“雷区”。

“兰州拉面”

对兰州最大的误解

位于黄河上游的兰州,日照充足、降雨量少。

这里生长的小麦,颗粒饱满、蛋白含量高,能够揉出更有韧性的面团,也就让面食有了更多可能:搓鱼面、炮仗面、浆水面……

抻拉时的视觉享受,得益于面团的韧性/《风味原产地·甘肃》

但如果选出一种面,代表最地道的兰州味道,一千个兰州人的心中,也只会有一个答案:

牛肉面。

这个在当地延续了上百年的美食,让每一代兰州人,都魂牵梦绕。

兰州当地戏曲“鼓子”中,唱牛肉面的内容/CCTV《兰州牛肉面》

一百多年前,一位名叫马保子的年轻人,开始挑着担子,在兰州南关什字大菜市,售卖“热锅子面”。

所谓热锅子面,就是担子的一头,用小煤炉熬着牛肉汤,另一头挑着早起做好、放凉的面条。

等到客人需要时,就把面条放进热汤中翻滚片刻,即可食用。

现代影视作品对热锅子面售卖形式的展现/CCTV《兰州牛肉面》

后来,为了吸引更多食客,马保子对热锅子面进行了改良:

面,不再用提前煮好的凉面,改为现场抻拉。汤,也换成了他研究出来的秘制肉汤。

汤色清透、面条黄亮的牛肉面,从此开始了统治兰州人味蕾的征程。

色香味俱全的牛肉面/《风味原产地·甘肃》

如今,多少年过去,早晨的牛肉面馆依旧熙熙攘攘,一碗8块钱的牛肉面,是无数兰州人雷打不动的早餐标配:

“早起的牛肉面不吃,一天心里都不舒坦。”

“早晨吃碗牛肉面,满福(兰州话,过瘾、惬意)得很!”

“细的”,牛肉面的粗细标准之一,此外还有毛细、二细、三细等等/《早餐中国》

在兰州,你根本找不到一碗难吃的牛肉面。

加了蓬灰水和出的面,韧性十足、入口劲道。浇上慢火熬煮的牛肉汤,给它注入滚烫、清亮的灵魂。再淋上几勺油泼辣子,搭配上萝卜、蒜苗。

“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”,是记载着兰州味道的神奇密码。

谁馋了?意思是我馋了/《早餐中国》

兰州人有多重视牛肉面?

2007年,牛肉面的价格从2.5元涨到了3元,贵了5毛钱。

兰州市民的反应,从当时的新闻报道来看,是“六月份,突如其来的牛肉面涨价风潮,让广大市民感到不知所措。”

对牛肉面进行限价的举措,当年一度引起争议/中国新闻网

最后,物价部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:“凡兰州市普通级牛肉面馆,大碗牛肉面售价不得超过2.5元,小碗与大碗差价为0.2元,违规者将严厉查处。”

2.5元一碗牛肉面的时代早已过去,不过直到如今,牛肉面价格的风吹草动,依然会牵动整个兰州的神经。

因为对于兰州人来说,牛肉面不是小吃,也不是消遣,而是生活必需品。

随时随地,畅享牛肉面的美味/《风味原产地·甘肃》

如今,兰州人每天能吃掉超过200万碗牛肉面,消耗40万公斤面粉。

牛肉面,早已成了这座城市的味觉基因,写进了这片土地的记忆里。

兰州人管它叫“牛大”,像是在称呼一位老朋友。如果你能听懂什么是“扎牛大”,无疑是入乡随俗最好的证明。

牛肉面入门级黑话:扎牛大/《风味原产地·甘肃》

如果还能拽一句“肉蛋双飞”,绝对能赢得周围兰州人认可的目光。

肉蛋双飞,攒劲得很/《早餐中国》

记不住地道称呼,直接叫它“牛肉面”,也完全可以。

总之,绝对不能叫它“兰州拉面”。

在兰州人心目中,这四个字已是“禁忌”,耐心点的或许愿意纠正你,不耐烦的,可能直接怼一句:

“兰州只有牛肉面,‘兰州拉面’是青海的!!”

兰州拉面, “青出于兰”

青海省化隆县,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,曾是出了名的贫困县。

1988年8月,化隆人马贵福,找到了一条致富的门路:

他听说许多客商在南方吃不到清真餐,就和曾在拉萨开面馆的朋友韩录,揣着东挪西借来的5000元钱,到了厦门。

他们在火车站附近盘下一间门店,开了家清真面馆。

制作方式,使用牛肉面的抻、拉手法。面条口味,则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,进行了改造。

2015年4月,化隆县的拉面培训班,不少人在学习拉面/青海日报,祁国彪

起初,拉面馆的生意不好,他们把后厨搬到门口,展示拉面技术,吸引顾客,生意逐渐红火,“拉”就成了面馆的招牌。

再加上,化隆当时还默默无闻,而“兰州的牛肉面”早已名震全国,干脆就打出“兰州”的旗号。

就这样,第一家“兰州拉面”在厦门站稳了脚跟,马贵福和韩录很快赚到了第一桶金。

这在贫瘠的大山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。

于是大家亲帮亲,邻带邻,越来越多化隆人带着马贵福成功实践的配方,将“兰州拉面”,开遍了全国各地。

提供廉价美食的兰州拉面,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。

不光在牛肉分量、汤头熬制、口味研究上,“节省”许多。为了提供更多选择,大部分兰州拉面馆,还会经营炒河粉、大盘鸡、盖饭等品类,是西北美食的“大杂烩”。

某兰州拉面店面的菜单/大众点评

毕竟,兰州拉面真正的竞争力,就在于便宜的价格、丰富的选择,吸引更多偏好不同的人来就餐。

至于美味和口感,优先级就只能往后放。

毕竟任何一家连锁店,最底层的财富密码就是:不分时间和地点,都能提供质量稳定的产品。

所以全国的兰州拉面,几乎都是一个味道。

“它不会给你惊喜,但也不会让你失望。”

每个问题,都狠狠踩在兰州人的雷点上

兰州拉面如雨后春笋,占领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。

《兰州晨报》的一则报道中提及,在北上广深4个超一线城市里,店铺名字中含有“拉面”的店铺,是含有“牛肉面”店铺数量的2.7倍。

某外卖平台上各式各样的“兰州拉面”,数量繁多

但兰州人,绝对不会吃兰州拉面。

循环播放,霸气中略带怨气/微博@琉玄

并且随时准备着,捍卫“兰州的牛肉面”和“兰州拉面”之间,那道事关尊严的美食防线。

吃面嘛,

还是开心最重要

“想惹一个兰州人生气,就请他吃兰州拉面。”

不能全怪外地人在兰州人的底线上蹦迪,兰州拉面的名号,实在是太火了。

从马贵福在厦门的第一家拉面馆开始,经过30多年的发展,化隆县目前有11万拉面人,在全国31个省(市)开办拉面店1.8万家。

年产值,达到了惊人的130亿元。

“拉面经济”,已经成为化隆县的龙头劳务输出产业,在化隆县政府的官网上,甚至专门开设了"拉面经济"板块。

化隆县人民政府网站

2016年,当地政府还专门针对“拉面人”,提供了福利政策:

如果你想学习拉面,可以去拉面馆跑堂,跟着师傅学习技术。不仅能拿到拉面馆发的工资,每年还能得到5000元的政府补贴。

化隆县群科镇的青海省扶贫拉面产业培训服务中心/新华网,鱼昊

如果你想做拉面生意,不仅能免息3年、贷款5万。无不良记录的信用卡,一次最多可以取款10万,透支25万之多。

换句话说,只要你想干拉面这行,在化隆,完全可以白手起家。

2020年4月,青海省政府正式宣布,化隆县成功脱贫摘帽。

累计脱贫的13万人中,有9万人是通过拉面翻身。

如果说,兰州牛肉面,是兰州人用上百年的手艺和坚守,熬出了滋养兰州人的浓香厚意,成了无法割舍的家乡味道。

熬煮四五个小时的牛肉面汤头/《风味原产地·甘肃》

那兰州拉面,则是青海化隆人,在绝境中找到的一条求生之道,也给无数在城市打拼的异乡人,带来了平易近人的饱足感。

或许,“兰州牛肉面”和“兰州拉面”的爱恨纠葛,还会持续很久。

但它们带来的温暖和慰藉,或许是共通的。

无论是叫卖热锅子面、白手起家的马保子,还是在异乡谋生、努力打拼的马贵福,热气腾腾的面条带给他们和食客的,总是生的喜悦和乐趣。

这或许,就是食物的原本意义。

电影《流浪地球》中,被冰封的末日星球上,“兰州拉面”四字招牌依然挺立。

兰州朋友:哭了,都世界末日了,兰州牛肉面还没正名/《流浪地球》

此刻的兰州拉面,或许已经不属于兰州,也不属于青海。

而是一种超越了空间和时间,能让绝境中的人类,重新找回烟火气的希望之光。

作者:槽值小妹。本文转自网易新闻公众号“槽值”,情感八卦吐槽,能走心也能讲道理的妹子,既能提笔写文,也能教你把妹撩,关注槽值寻找共鸣。公众号:“槽值”(ID:caozhi163)微博@槽值。

猜你感兴趣
九种西红柿的家常吃法,鲜嫩入味,营养开胃,简单下饭,好吃不腻

九种西红柿的家常吃法,鲜嫩入味,营养开胃,简单下饭,好吃不腻

西红柿别再直接吃了,快来试试这九种西红柿的家常吃法,每一种做出来都色香味俱全,鲜嫩入味,营养开胃,好吃下饭又不腻。喜欢的朋友们一起来学学吧!学会后每天换着花样做,天天吃都不腻

舌尖美味 6阅读
快手早餐不重样!营养吃不腻,一周早餐合集

快手早餐不重样!营养吃不腻,一周早餐合集

哈喽~今天是元气早餐频道,为大家带来新鲜热乎的一周早餐合集!荤素搭配、快手营养,换个花样胃口大开空轻松搞定饭渣,全家都爱吃哦!让早餐的烟火气,点燃活力满满的一整天

舌尖美味 4阅读
家庭晚餐四个菜,全家人吃了胃口大开

家庭晚餐四个菜,全家人吃了胃口大开

#头条创作挑战赛#豆角炒鸡蛋1、洗净的豆角切成小丁2、锅中热油下入蒜末,青红椒炒出香味3、倒入豆角加少许盐,提前入个底味,炒至豆角断生后,淋入几个鸡蛋液,把鸡蛋炒至定型,加一勺

舌尖美味 2阅读
秋天,遇上这高钾食材别错过,2元一斤,缓解疲劳又解馋,吃不腻

秋天,遇上这高钾食材别错过,2元一斤,缓解疲劳又解馋,吃不腻

在夏秋交替的季节,人们常常因为汗液带走了人体的热量和水分,营养物质也会随之流失,导致容易觉得体乏、没食欲。这时候,土豆便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宝贝。土豆是钾含量非常丰富的食材

舌尖美味 0阅读
大连一家4口一周晚餐,在朋友圈火了,有鱼有肉,网友:家里有矿

大连一家4口一周晚餐,在朋友圈火了,有鱼有肉,网友:家里有矿

家有矿!大连一家4口一周晚餐在朋友圈火了!这几天,一篇朋友圈博客成为了关注焦点。博客的主题是一家四口在一个星期七晚上所享用的晚餐。只要看看这个家庭所享用的丰盛晚餐,你就

舌尖美味 1阅读
兰州、一座被低估的美食之城

兰州、一座被低估的美食之城

一本书,一碗面,是我对兰州最初的印象。书是在兰州创刊的《读者》,面是青海人的兰州拉面。兰州读者大厦很多人把兰州,当作去往河西的落脚点,[思考]顶多省博里瞅一眼马踏飞燕,路口街

舌尖美味 2阅读
解读白酒行业,以及未来还有哪些行业可以布局?

解读白酒行业,以及未来还有哪些行业可以布局?

原创 经典汇总 今典汇 2023-08-30 17:08直播总结:关于白酒这个行业。然后这张图片是2018年。全球酒精和健康报告一张图片。消费品的全球人均消费的一个布局图。大概是这个样

舌尖美味 0阅读
常见食盐的区别和作用,一次性给你讲清楚!!!记得收藏

常见食盐的区别和作用,一次性给你讲清楚!!!记得收藏

舌尖美味 0阅读
“万物皆可炸”的空气炸锅,到底是真香还是致癌?

“万物皆可炸”的空气炸锅,到底是真香还是致癌?

丙烯酰胺是一种高温加热植物性食物时衍生的副产物,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其进行评价,将其列为2A类致癌物。凡是油炸和焙烤食物,都是丙烯酰胺的重要来源。使用空气炸锅可以减少油的

舌尖美味 1阅读
上海阿姨爷叔经常买的菜场面条,我们专门做了检测→|消保委亲测

上海阿姨爷叔经常买的菜场面条,我们专门做了检测→|消保委亲测

最近有粉丝在后台问“菜场里那种店家自己做的面条你们研究过伐?到底新鲜伐那个?”,确实比起干制的挂面和方便面,口感更好的生湿鲜面条往往更受吃客偏爱,那么既然大家感兴趣了,我们

舌尖美味 1阅读
马肉鲜美,全球每年470万匹马被屠宰,我国为何很少有人吃马肉?

马肉鲜美,全球每年470万匹马被屠宰,我国为何很少有人吃马肉?

读此文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“关注”按钮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文| 贝编辑| 小江自从1961年开始,马肉的产量便持续上升,到了2010年时

舌尖美味 0阅读
“守艺”故事:这位非遗传承人9年走访300多位制茶大师

“守艺”故事:这位非遗传承人9年走访300多位制茶大师

林贵德制作茶叶林贵德在抖音平台开通的账号林贵德采茶N海都记者 唐明亮安溪铁观音属乌龙茶,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。在安溪流行着这样的一句顺口溜:“透早一杯茶,赢过百医家。”

舌尖美味 1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