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天吃三顿,一吃一夏天”,吃烦了的“豆橛子”,其实不简单

2023-08-15 10:47:36 舌尖美味 By:本站作者
最佳答案#所见所得,都很科学#山东人清起来吃嘛饭?豆橛子肉包就俩蒜;山东人晌午吃嘛饭?炖豆橛子一大盘;山东人后晌吃嘛饭?凉拌豆橛子吃不完。夏天的山东,一天吃三顿豆橛子,一吃一就是夏天。这

#所见所得,都很科学#

山东人清起来吃嘛饭?

豆橛子肉包就俩蒜;

山东人晌午吃嘛饭?

炖豆橛子一大盘;

山东人后晌吃嘛饭?

凉拌豆橛子吃不完。

夏天的山东,一天吃三顿豆橛子,一吃一就是夏天。

这话虽有些夸张,但从网络上众多山东网友对豆橛子的那股厌烦劲以及一系列“反抗”豆橛子的举措,相信隔着屏幕的大家也应该能体会到,夏天的山东人真是吃够了豆橛子。

看这IP和点赞

看了网友们的评论我特别想问一句:你就不怕邻居看到后把家里吃不了的豆橛子分你些。

其实不只山东,夏秋季节,河南、河北、江苏、安徽的部分地区,“豆橛子”也是餐桌上的常客,或许是因为山东是蔬菜大省,抵触情绪才更浓重一些、在网上发声的人也才更多一些。

不过玩梗归玩梗,普普通通的蔬菜、被吃烦了的“豆橛子”,其实不简单。

今天就和大家聊上一聊。

我国幅员辽阔,地大物博,咋听“豆橛子”,相信肯定有人不知道是啥?

这并非我们寡闻,而是因,一方面国内豆角类蔬菜的种类繁多,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对“豆橛子”的称呼不同存在同物异名的情况。

“豆橛子”在植物学分类上,指的是豆科豇豆属长豇豆种众多栽培种的长豆荚,在不同地区有长豆角、带豆、裙带豆、菜豆(“菜豆”还是一个另植物种的中文正式名)等诸多别称。

虽然当前学界仍未对豇豆属植物的起源中心有统一的定论,但可以确定的是人类利用豇豆属植物的时间非常早,同时我国至少是豇豆属植物的次生起源中心。

在豇豆属中,“豆橛子”还有两个同样被人类充分利用的“亲兄弟”,分别是“普通豇豆”和“短荚豇豆”。

普通豇豆(一般荚长不超过30厘米),以粮用为主,当前部分国家和地区仍将其作为粮食使用,在我国由于其产量较少,虽也有种植,但只能算是杂粮。

短荚豇豆(长10——20厘米),粮菜两用,嫩豆荚可作蔬菜,豆粒可作粮食,当前国内也有栽培。

我们又爱又恨的“豆橛子”,豆荚细长,一般荚长在30——100厘米之间,不同栽培品种间豆荚颜色存在差异,以绿色为主(常见还有紫色、白色、杂色),主要作为蔬菜使用,口感味道上,老、嫩“豆橛子”各有不同风味,老、嫩我觉得好吃但也确实顶不住天天吃。

“一天吃三顿,一吃一夏天”有原因!

为啥夏天有吃不完的“豆橛子”呢?

首先,夏天是“豆橛子”成熟上市的季节,这众所周知的原因之一。

不过原因当然不止于此,还有更深层的东西。

前文我们提到人类利用豇豆属植物的时间非常早,而就现有科考证据和古代文献记载来看,我国是最早采食、利用、栽培“豆橛子”的国家之一。

在物质匮乏的古代,“豆橛子”绝对算得上是高档蔬菜,事实上莫说是在古代,往前推个几十年也一样。

夸张一点说:在古代吃个“豆橛子”,你得是贵族;几十年前吃个凉拌“豆橛子”,那相当于过年了。

而当前之所以被“吃烦了”,则是悠久的栽培历史积淀、辛勤科学的育种、广泛推广栽培下的产量剧增,才让曾经的珍馐变为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蔬菜。

此外,还有一个相当贴地气的原因。

中国人骨子里有着浓厚的“种菜基因”,只要有地,只要到了年龄,中国人不种点菜,心里总觉得亏了。

我家的“豆橛子”就用豆油桶做的盆,声明一下,我绝对没浇过热水。

玩笑归玩笑,“豆橛子”之所以能出现在房前、屋后、小菜园,甚至是花盆中,成为家庭栽培蔬菜,一是种植门槛低;二是产量大。

试想一下,轻轻松松一颗豆变满藤“豆橛子”,看着绝对是赏心悦目。

本身“豆橛子”商品种植规模就大再加上家家户户自己还种,可不得“一天吃三顿,一吃一夏天”嘛。

夏秋的“牛夫人”冬春的“小甜甜”

夏秋季节是“豆橛子”的集中上市季节,量大便宜,吃到烦、吃到够,消费者嫌弃好比“牛夫人”。

而到了冬春季节,“豆橛子”的淡季,量少价格高,近几年春节期间上市的“豆橛子”,地头收购价甚至高达10元/斤。

也不知咋的,“牛夫人”瞬间变“小甜甜”,很多夏天吃烦了“豆橛子”的消费者,在冬春季节即便价格再贵也抢着吃、抢着卖。

这里提醒两点,其一,从事农业种植生产的朋友要科学错时种植,有财路。

其二,虽是玩笑,但夏天吃不完的豆橛子别用热水浇了,把它晒成豆角干,冬天豆角干炖肉与鲜豆橛子相比,另有一番风味。

再多说一点,不论是夏秋的“牛夫人”,还是冬春的“小甜甜”,吃“豆橛子”的时候一定要做熟。

不当食用“豆橛子”或导致中毒,吃“豆橛子”中毒的新闻虽不像油豆角、扁豆等它的同科“表亲”蔬菜多。

但“豆橛子”和其它豆角类蔬菜一样,豆荚中含有植物源红细胞凝集素、皂苷、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有毒物质。

而这些物质,只要做熟了就会被破坏,所以吃的时候注意些,把风险规避掉。

吃烦了的“豆橛子”是中国蔬菜自由的一个缩影

不知道大家在看到这篇文章时,此刻餐桌摆着的是否还是已经吃烦了的“豆橛子”。

而其实能吃到“厌烦”也是一种幸福。

须知在全球范围,吃不上蔬菜、吃不上便宜蔬菜的国家和地区大有所在。

近几年,我国人均年蔬菜消费量基本在100公斤以上,排在世界首位。

能让十几亿人吃全球最多的蔬菜,不就是因为有一个又一个我们吃烦了的“豆橛子”嘛。

而这一个又一个我们吃烦了的“豆橛子”的背后,是农业育种人员的智慧,有农民朋友辛勤的汗水。

上些高度,是不是觉得碗中的“豆橛子”更香了。

正经的说完,最后咱来点实际的,大家都怎么吃“豆橛子”,麻烦分享下食谱,实在是太多了,我得换着花样吃。

喜欢有关三农,农业、农民、农村、植物科普等类型的文章,那请关注、点赞头条号@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、学到的、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

原创不易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!

赘述不详,欢迎探讨!

猜你感兴趣
九种西红柿的家常吃法,鲜嫩入味,营养开胃,简单下饭,好吃不腻

九种西红柿的家常吃法,鲜嫩入味,营养开胃,简单下饭,好吃不腻

西红柿别再直接吃了,快来试试这九种西红柿的家常吃法,每一种做出来都色香味俱全,鲜嫩入味,营养开胃,好吃下饭又不腻。喜欢的朋友们一起来学学吧!学会后每天换着花样做,天天吃都不腻

舌尖美味 6阅读
快手早餐不重样!营养吃不腻,一周早餐合集

快手早餐不重样!营养吃不腻,一周早餐合集

哈喽~今天是元气早餐频道,为大家带来新鲜热乎的一周早餐合集!荤素搭配、快手营养,换个花样胃口大开空轻松搞定饭渣,全家都爱吃哦!让早餐的烟火气,点燃活力满满的一整天

舌尖美味 4阅读
家庭晚餐四个菜,全家人吃了胃口大开

家庭晚餐四个菜,全家人吃了胃口大开

#头条创作挑战赛#豆角炒鸡蛋1、洗净的豆角切成小丁2、锅中热油下入蒜末,青红椒炒出香味3、倒入豆角加少许盐,提前入个底味,炒至豆角断生后,淋入几个鸡蛋液,把鸡蛋炒至定型,加一勺

舌尖美味 2阅读
秋天,遇上这高钾食材别错过,2元一斤,缓解疲劳又解馋,吃不腻

秋天,遇上这高钾食材别错过,2元一斤,缓解疲劳又解馋,吃不腻

在夏秋交替的季节,人们常常因为汗液带走了人体的热量和水分,营养物质也会随之流失,导致容易觉得体乏、没食欲。这时候,土豆便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宝贝。土豆是钾含量非常丰富的食材

舌尖美味 0阅读
大连一家4口一周晚餐,在朋友圈火了,有鱼有肉,网友:家里有矿

大连一家4口一周晚餐,在朋友圈火了,有鱼有肉,网友:家里有矿

家有矿!大连一家4口一周晚餐在朋友圈火了!这几天,一篇朋友圈博客成为了关注焦点。博客的主题是一家四口在一个星期七晚上所享用的晚餐。只要看看这个家庭所享用的丰盛晚餐,你就

舌尖美味 1阅读
兰州、一座被低估的美食之城

兰州、一座被低估的美食之城

一本书,一碗面,是我对兰州最初的印象。书是在兰州创刊的《读者》,面是青海人的兰州拉面。兰州读者大厦很多人把兰州,当作去往河西的落脚点,[思考]顶多省博里瞅一眼马踏飞燕,路口街

舌尖美味 2阅读
解读白酒行业,以及未来还有哪些行业可以布局?

解读白酒行业,以及未来还有哪些行业可以布局?

原创 经典汇总 今典汇 2023-08-30 17:08直播总结:关于白酒这个行业。然后这张图片是2018年。全球酒精和健康报告一张图片。消费品的全球人均消费的一个布局图。大概是这个样

舌尖美味 0阅读
常见食盐的区别和作用,一次性给你讲清楚!!!记得收藏

常见食盐的区别和作用,一次性给你讲清楚!!!记得收藏

舌尖美味 0阅读
“万物皆可炸”的空气炸锅,到底是真香还是致癌?

“万物皆可炸”的空气炸锅,到底是真香还是致癌?

丙烯酰胺是一种高温加热植物性食物时衍生的副产物,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其进行评价,将其列为2A类致癌物。凡是油炸和焙烤食物,都是丙烯酰胺的重要来源。使用空气炸锅可以减少油的

舌尖美味 1阅读
上海阿姨爷叔经常买的菜场面条,我们专门做了检测→|消保委亲测

上海阿姨爷叔经常买的菜场面条,我们专门做了检测→|消保委亲测

最近有粉丝在后台问“菜场里那种店家自己做的面条你们研究过伐?到底新鲜伐那个?”,确实比起干制的挂面和方便面,口感更好的生湿鲜面条往往更受吃客偏爱,那么既然大家感兴趣了,我们

舌尖美味 1阅读
马肉鲜美,全球每年470万匹马被屠宰,我国为何很少有人吃马肉?

马肉鲜美,全球每年470万匹马被屠宰,我国为何很少有人吃马肉?

读此文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“关注”按钮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文| 贝编辑| 小江自从1961年开始,马肉的产量便持续上升,到了2010年时

舌尖美味 0阅读
“守艺”故事:这位非遗传承人9年走访300多位制茶大师

“守艺”故事:这位非遗传承人9年走访300多位制茶大师

林贵德制作茶叶林贵德在抖音平台开通的账号林贵德采茶N海都记者 唐明亮安溪铁观音属乌龙茶,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。在安溪流行着这样的一句顺口溜:“透早一杯茶,赢过百医家。”

舌尖美味 1阅读